Tuesday, August 25, 2009

九寨天堂

离开李白纪念馆,重头戏开始,我们要前往阿坝旅游区,那儿有九寨沟和黄龙在呼唤。

小余说: “ 由平原到 海拔4300 米的九寨沟要八个小时车程,蜀道难哪!你们要有心理准备!两位师傅轮流开车,东进西出,不走回头路。”

早已久闻上九寨沟的路险峻得很,这八小时的路程肯定不轻松。和我们同时出发的校长团乘搭飞机直飞九寨沟,我们羡慕得不得了。小余说:“ 坐车最好,一路上可欣赏藏族民情和山峡风光,坐飞机的豪华团只看到云层,分分钟班机还会受风速干扰而取消哦!”小余这番话竟让我们心理平衡了一些。

小余提醒我们在巴士上高速公路之前,一定要上厕所,否则漫漫长路要找厕所可不容易。谁知来到收费站,厕所已上锁,一群憋尿的人鼓噪不已。小余有点慌,可还是笃定地嘱我们上车,说前面肯定有厕所。

巴士上了高速公路不久就停下。小余宣布:“ 男左女右,大家下车施肥灌溉去!”

天哪!在高速公路旁、白马河岸小便!我还在迟疑,其他人已迫不及待地走进草丛里解决了。我磨磨蹭蹭了半天,来到白马河边,看到几十人蹲着,露出白花花的屁股,蔚为奇观哪!本想拍照留念,想想太缺德,只好作罢。解决后,决定在下一站买把雨伞!

灌溉了神州大地后,为了慰劳我们,小余带我们去享用菌类餐。



金针菇、冬菇、蘑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菌类,新鲜又美味,有别于两天所吃的油腻食物,吃得我们笑颜逐开。

吃过午餐,继续前进。天气渐渐寒冷,开始有人披上外套。小余叫我们留意窗外的植物,一路上看到的矮小树林已不见,而是针叶树林了!海拔变化可由植物的改变看出,证明我们一路攀登,九寨沟越来越近了!



终于看到雪了!薄薄的雪让大家激动起来,纷纷拿起相机隔着玻璃拍照!

来到九寨沟山脚,小余说会带我们去酒店,可是这不是我们下榻的酒店,而是一间名为 “ 九寨天堂 ” 的 5 星级酒店。既然住不起,就当是景点参观一下吧!



丛林中建起一座玻璃城,没有屋顶,大堂以钢拱架着透明玻璃构成,抬头和环顾四周都是晶莹剔透的玻璃。如果下大雪,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?

里面设计美轮美奂,湖中有天鹅、鹭鸶和鸳鸯悠然戏水。厕所干净又香喷喷,里面还有一份当天的报纸,饱受便秘痛苦的团友进去后不舍得出来。



据说这是一座备受争议的建筑,因为它占领了中国最好的生态环境。衷心希望九寨沟能保持自然环境,酒店业的发展该适可而止。九寨天堂占地 15 万平方米,算是过度开发了。


Friday, August 14, 2009

探李白、忆李白、伤李白

一早从江油出发到绵阳去,李白纪念馆就在两地之间的青莲镇境内。李白纪念馆建于1962年,十年文革时停建,1982年正式开馆,是中国筹建最早、资料最多、规模最大的李白纪念馆。



小余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,要避开人潮,就得早起,于是我们赶在八点之前就到达了,讲解员已恭候多时。纪念馆的大门被一群晨运的阿公阿嫲堵住了,我们只好绕道而行,从侧门进入。



大门上方是郭沫若所题的 “ 李白纪念馆 ” 横匾,门口两侧有一副对联:“ 古今尊国士,中外仰诗仙 ”。



由于来得早,周遭弥漫着一层雾,使青葱绿幽的纪念馆带有朦胧之美,充满灵气,毕竟这是诗仙生活了20年的故里啊!




红墙金字的 “ 李白故里 ” 是邓小平手迹。这里是李白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。



“ 太白堂 ” 横匾是胡耀邦题写的,里面还有江泽民、鲁迅、宋庆龄等名人手迹,在在显示大家对诗仙的敬仰。望着唐代风格的建筑,我小心翼翼走进去,仿佛随时会遇见诗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李白。



青莲池中有李白二十五岁摸样的白色塑像,衣襟飘扬的李白屹立于青青荷花丛中,和归来阁遥遥对望。李白客死异乡,让四川人不能释怀,他们建了归来阁,呼唤李白魂魄,希望 “ 太白飘然归来 ”,因为李白是四川人的骄傲。

回来后翻阅资料,才知道归来阁是由一位台湾学者蔡肇祺捐建的,真是意料不到!蔡肇祺研究李白,还为李白诗词谱曲,李白的伟大,竟把中台炎黄子孙结合在一起了。



李白手迹。

字画爱好者来到这里的字画陈列室肯定会发狂的,我不谙字画,但也认出了许多掷地有声的名字:郭沫若、张大千、石涛、傅抱石、丰子恺、蒋兆和、老舍、张之洞......几乎囊括了近代著名书画大师的作品。这里珍藏了 5000 件有关李白的文物、书画、题咏等文献和资料。




太白书屋里有尊石牛,据说是李白少时骑过的。这石牛浑然天成,没有经过雕刻。墙上挂有李白少作《咏石牛》,
简单自然,妙趣横生,我还是第一次读到。

《咏石牛》
此石巍巍活像牛,
埋藏是地数千秋。
风吹遍体无毛动,
雨滴浑身有汗流。
芳草齐眉弗入口,
牧童扳角不回头。
自来鼻上无绳索,
天地为栏夜不收。

我尤其喜欢 “ 自来鼻上无绳索 ” 这一句,这不就是爱自由、桀骜不羁的李白心情写照吗?



李白纪念馆的长廊挺有名,小余叫我们放慢脚步细细欣赏。古典雅气的长廊依昌明河而建,构造特别有意思,从椭圆形的门望出去,横梁和柱子重重相叠,形成几何图案,看久了竟感到有丝丝禅意。



微风拂柳,我们知道这趟拜访诗仙的旅程已到尾声,更是不舍离去。

Tuesday, August 11, 2009

江油一宿

江油是个小镇,可是每晚总有一辆辆观光巴士停留在这里,因为它是去李白纪念馆的必经之路。

安顿好行李后,我们虽然疲惫,但还是出去走走,看看江油。满街都是水果店,我们又看到了令人馋涎欲滴的冬枣、柿饼、蟠桃......而且价钱是越问越便宜,让我一消昨天减价失败的闷气,忍不住买了一斤冬枣回旅店慢慢吃。

进入秋季,冬枣就出现在水果摊了。小贩说枣皮转为褐色时味道才甜,可我也买些绿皮的来试试看味道如何,结果发现不管褐色绿色都很甜。也有团友说他昨天买的冬枣今天吃起来更甜。

晚上九点,江油大部分的商店都关闭了,裁缝店却灯火通明,门户大开。原来深秋过后就是严冬,裁缝师们正在赶制棉袄呢!订做棉袄需时三天,价钱公道,只可惜我们明早就要离开,如果能订做一件既合身又温暖的棉袄该多好哇!



Sunday, August 9, 2009

金牛道

巴士一上高速公路,大家以为可以睡觉了,小余问不听故事吗?大家都说不就是高速公路吗?哪来什么故事。小余笑说:“ 不是告诉过你们四川是古蜀国吗?历史故事可多着呢!” 自从小余知道我们团中二分之三的人是教师后,他就叫苦:“ 看来我讲解时不能含糊带过啦!” 大家起哄:“ 你想偷懒哪!” 小余说不是每个团都爱听导游讲解的,有的还嫌他啰嗦呢!但他看我们踊跃发问,还能举一反三,就知我们不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购物团。

这条高速公路旁有条古道叫 “ 金牛道 ”。金牛道见证了古蜀国和秦国最后的战役,也为古蜀国的灭亡响起丧钟。自有史书以来,古蜀王和汉中秦国就开战不计其数,古蜀国兵力雄厚,完全不把秦人放在眼里。秦王发出消息,说天降五只会屙金屎的神牛,自己不敢独享,想连同珠宝美女送给古蜀王,奈何蜀道自古就难通行,神牛佳人要运往古蜀国不易,希望古蜀国派使者来取。古蜀王果然中计,命五丁力士开山架桥,建造古道,从汉中平原直通成都平原。古道建好后,迎来的不是神牛,而是由秦大夫张仪和司马错率领的大军。这一回,秦兵直攻腹地,古蜀人终于踏上亡国之路。

这条耻辱之路,毕竟是古蜀国第一条官道,也结束了古蜀国 “ 不与秦塞通人烟 ” 的历史,大家都想看看是在哪一段。小余叫我们留意路旁岩壁上红色的 “ 金牛道 ” 三字,可是路旁杂草丛生,根本看不到什么岩壁,也许古道随着时光湮没在柏油高速公路中了吧。

Sunday, August 2, 2009

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

写这篇文章时四川已经历地震灾害,熊猫基地也殃及,心里很感慨,希望基地赶快重建起来。

来四川纯粹是为了九寨沟,没想到还能看熊猫。我真是旅行不做功课,竟忘了熊猫的故乡就在四川哪!于是怀着兴奋无比的心情踏进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。

要进入基地还得走10分钟的路。一路穿梭青绿的竹林,加上寒意袭来,不禁精神一振。看得出来这是特地仿熊猫野生环境之处,以达到繁育熊猫后将其放归野外的目的。

从布告栏的说明中,知道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培育熊猫生长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,心想濒临绝种的熊猫有救了。基地里有研究中心、实验室、兽医院、熊猫住所、熊猫博物馆等基本设施,据说绿化环境还养育了其他珍贵的动植物呢!

为了培育熊猫,基地举办研讨讲座,还召志愿者参与工作,也让公众认养熊猫宝宝。爱护国宝根本就是全民运动嘛!

在熊猫还没登场前,小熊猫 ( Red Panda ) 抢先跟我们见面了!虽然不是主角,但也赢得游客们的欢呼声。

终于看到熊猫了!一众游客像青春少艾看到心仪偶像般欢呼尖叫,举起相机镁光灯闪个不停。熊猫们可不给面子,只顾自己玩耍作乐,有的还大字摊开在树上睡得香甜呢!


导游小余警告我们勿靠近熊猫活动区,毕竟在可爱的外表掩饰下,熊猫还是具攻击性的。这可从它的白森森牙齿获得证明,尤其在熊猫吃竹子时,三两口就咬断一节竹子,还发出响亮的声音,呵呵,被它咬上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
被关起来的熊猫较没活力,看来慵懒极了,可是游客可以较近距离观察熊猫一举一动。

熊猫母子一起躺着看栏杆外的奇怪生物—人类。

熊猫基地是无烟景区,除了不能吸烟,连观光车也是环保的无烟车。

熊猫魅力剧场播放15分钟的短片,让公众了解熊猫从出世到成长的整个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