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pril 5, 2010

望江楼、薛涛井

小余带我们去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绕有中国传统风味的园林——望江楼公园,就在成都东门外锦江边。原名东郊公园,后来面积扩大了六倍,改名为望江楼公园。

唐朝女诗人薛涛曾经旅居此地,也葬在此处,为了纪念她,人们种了丛丛幽竹。因此,旅客沿途可以看到苍翠的竹林,有古竹,也有新竹,都有注明品种名称,有些在别处还看不到呢!



如此幽静的环境,自然吸引不少人到来。远处有人打太极,我忙走前去看。



师父看到我拍照,更耍得虎虎生风呢!



竹荫深处设有茗座茶圃。我们都想在此逗留,享受片刻宁静。



公园里有薛涛像和她题的诗。薛涛是唐朝少见的女诗人。她留下了诗集,但是诗名不算高,毕竟唐朝有名诗人太多了。小余说薛涛和元稹相爱过,我马上想到元稹的《莺莺传》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,猜想薛涛就是崔莺莺的原型。薛涛和元稹只相爱一年,但是思念了他一生。元稹离开成都回到京都后就恋上别人,把她逐渐忘了。张生的 “ 始乱终弃 ” 也可用在元稹身上。



薛涛遗迹还有薛涛井和浣笺亭。唐朝时,四川造纸业发达,成都一带有很多造纸人家。薛涛采用了乐山所产的胭脂木,掺和云母石粉,并用一口井的优质井水,制成一种桃红色的笺纸,用来书写诗句。后来这种笺纸传开了来,名为 “ 薛涛笺 ”, 那口井被称为 “ 薛涛井 ”。今天,薛涛笺已有各种颜色,成了成都特产之一。

元稹离开后,薛涛曾经用这种笺纸写诗给他,其中
《寄旧诗与元微之》就有“长教碧玉藏深处,总向红笺写自随 ”的表白。





临江而立的望江楼在装修中,被重重铁枝包围,大家失望极了。我连拍照的欲望都没有,便登上另一座小楼,倚着栏杆远眺江水,遥想落寞的女诗人。



到处可见薛涛的踪影,但是并非每个人能找到。我和Gary夫妇再度离队寻找女诗人,最后在丛林后的空地遇见她。不久小余也带队来到,还笑说找了好久呢!







薛涛纪念馆关门了,就算有开放,我们也没机会进去参观的,因为我们就快离开,去看川剧表演,然后吃过晚餐就上飞机回国了。这是我独自一人找到的,其他人早意兴阑珊,归心似箭了。纪念馆外的薛涛雕像表情、姿态都和之前看到的不同。我为她拍了几个特写,才依依不舍离开。

Friday, April 2, 2010

喝喝茶,打打麻将

在大家挣扎着逃离道士们的魔掌时,我和几个脚下抹油的团友已经溜出来,到与青羊宫一墙之隔的文化公园赏花去了。这里正举行国际野花展,而且入场免费,真不明白小余干吗不带我们来这儿,反而把我们送进挂羊头卖狗肉的道观去。还没走多久,领队颜小姐找我们来了,不准我们擅自离队,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到集合点去。



文化公园外的露天茶座。成都是用茶来滋润的城市,哪里都有人在喝茶。成都是全世界最多茶馆、出产最多款茶品的地方。喝茶的人悠闲地坐在竹椅上抽烟、谈天,一派从容优雅,仿佛不理世界正在转动似的。如果我是自助旅行,一定会坐下喝喝茶的。忽然幻想在古代,这家茶馆还有说书人拿着长竹板在敲打,说不定还有唱川戏的呢,那才叫热闹!再想想古时名人雅士为了避世,也常在茶馆高谈阔论,饮茶助兴,茶文化就这样慢慢地融入了中国人的骨子里。



去望江楼途中,经过一片竹林,听见麻将的声音。从竹林空隙望进去,哇,近百桌的人在搓麻将!想像在我们国家一百人在公共场所搓麻将看看!第二天报章头条就有一百个光头的。哇哇哇,真受不了!

小余说这在四川根本不算什么,茶和麻将本来就是成都人安逸悠闲的主要文化呀!而且成都人打麻将也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。开始时四人一起打,分出胜负后输最多的退下,剩三人打。输者再退下,剩两人对决,最后幸存者胜利。这种打法有个名堂,叫 “ 血战到底 ”。看,连打麻将都像拿命来拼,你敢说成都人只是纯粹打打麻将打发时间吗?那已是一种文化,他们认真看待并保留下来了。

Thursday, April 1, 2010

青羊宫



青羊宫是中国有名的道观,冲着老子的脸我也一定要去看看的。据说老子曾给一位真人讲道德经,讲到一半老子有事先走,并约在千日后在成都青羊肆相见。果然一千天后老子来了,继续给真人讲经。





青羊宫建筑多,雕像多,供奉的神仙、真人、大帝也多。接待我们的道姑不苟言笑,向我们讲述冗长的道教历史,也说明一些占卜知识如六冲四合三旁冲、五行、方位什么的,马上引起师奶们的兴趣,大家拿出笔记本猛抄。讲解的道姑端庄又道貌岸然,然而我也瞥到一些道士衣衫不整、发髻蓬松地走来走去,有的还大打呵欠,于是开始感到有点不对劲。



造型典雅的八卦亭是青羊宫的标志之一。飞檐栏杆上可见许多精致的吉兽雕塑,石柱上雕有栩栩如生的龙,气势磅礴。据说在八卦亭快要竣工时,柱上的龙要飞上天去,结果被月亮真人发现,施展神拳把龙定在柱上,并留下拳印。



十二生肖雕像。





八卦亭对面的三清殿前有一只集合了十二生肖特征的铜羊,分别有鼠耳、牛鼻、虎爪、兔背、龙角、蛇尾、马嘴、羊须、猴颈、鸡眼、狗腹和猪臀。游客们争相抚摸以祈求得到好运。




之前感到不对劲的感觉终于得到证实了。道姑讲解完毕,带我们到一个房间里,里面已有几个道士等待,一见到我们就叫我们算命、点油灯、上香,收费不菲。我笑笑婉拒就逃 之夭夭了。当然也有不少人留下。







独自寻找老子踪迹,老子诞生台和讲经台遍寻不获,倒看到了巨大竹简上的道德经。大学念过的道德经已经飘渺不知所踪了,只好站定,好好温习一番。

在春熙路的一个夜晚

春熙一条街,这条街啥特别?这是成都最繁荣的商业街。我们离开锦里就来到这里。晚上来当然看不到白天熙熙攘攘的情景,但是许多商店还是营业,一条街在各色霓虹灯照耀下还是让人感受到它的热闹奢靡。

春熙路是成都有名的人行步道,就像北京王府井、上海南京路、吉隆坡的茨厂街(?),来到成都就一定要走走的。




据说这里除了是时尚中心,也是美食天堂。我们来到时,有名小食如锅魁、龙抄手、钟水饺、夫妻肺片等全关门了,只好买了一根黑色玉蜀黍咬着吃。黑玉蜀黍较有粘性,吃起来很不习惯,而且不撒盐不涂黄油,味道淡了些。

晚上行人稀少,我们也放慢脚步闲逛。团友去找厕所了,我闲着没事就看地上的浮雕,描述了百年前春熙路人民生活样貌,有百货商店的广告、
穿着时髦的妇女、民众在剧场欣赏京剧等情景,我看得津津有味。团友回来后,我提醒他们别只往前看,偶尔低下头,就会发现脚下的历史掠影。









彩色玻璃不只是讲究美感,也像在讲述这个城里的故事。望着这些画面,就尽情想象吧!



巷子里另有风光。灯光下,这座建筑看来好美。原来是基督教青年会。



巷子的墙上尽是历史照片,这是40年代的春熙路。春熙路在1924年被命名的,是接近百年的老街了。它是繁荣热闹的商贾之地,也曾是官府、军阀管制之地,在历史洪流中未曾感到寂寞。后来人们根据老子《道德经》里的 “ 众人熙熙,如登春台 ” 为它取名为春熙路。看到这些旧照片,可以想象百年以来这条街的辉煌。



历史巨轮不断前进,旧与新也必须交替。